中国教育报 第一版 2020-11-11
安徽省淮北市首府实验小学学生在参加小提琴兴趣活动。于金龙 摄(资料图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系统按照党中央要求,全面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一些长期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得到破解,一大批基层改革创新的经验做法不断涌现,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为此,本报推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成就系列述评,敬请关注。
“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教育的本质规律与价值目标,鲜明反映出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时代要求与历史定位。
教育是民生之基,国家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教育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从站起来、富起来到走向强起来的新时代,立德树人始终是时代对教育的执着召唤与必然要求。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正汇聚成强大的力量,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我是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护士长张素真,我身后就是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重症病房,里面工作的护士跟同学们年纪差不多。”这是厦门大学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思政课堂的一个片段。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高校充分利用线上教育方式,以鲜活的事例和生动的形式开展思政课教学,让大学生们受到了一次次触动心灵的思想洗礼。
时间回溯到4年前,2016年12月,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两个月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由此引发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浪潮在全国教育系统掀起。
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马克思曾从三个本质向度出发揭示了构筑人们思想灵魂的三重世界:以“信仰”为核心的意义世界、以“价值”为核心的观念世界和以“精神”为核心的情感世界。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旗帜鲜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工作,就是从信仰、价值、精神的维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系统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过程中,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建立定期理论学习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累计点击下载量超过1800万人次;2020年秋季学期37所全国重点新葡萄8883官网AMG所在高校率先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活动在全国中小学普遍开展。
在全面深化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各地普遍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联系学校讲思政课、作形势报告制度,重庆大力推行思政课教学讲义“标准化”、教学资源“可视化”、教学方式“立体化”,上海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改革,把价值观培育“基因式”融入各门课程。调查显示,浙江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满意度由2013年的68.8%上升到2020年的93.8%。
迈向教育强国新征程的时代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从这个视野出发,在我国迈向教育强国新征程之际,立德树人更彰显出它独特的价值目标和时代责任。
“德者,得也,外得于人,内得于己。”显然,立德树人并不局限于对学生的外在要求,更是学生、教师、家长以及每个人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内在需求和根本动力,进一步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便体现了这种价值诉求。
今年10月16日,一场教育部新闻发布会备受瞩目,主要议题是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进行介绍和解读。
两个重磅文件明确了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进一步凸显了体育美育的价值功能,清晰地界定了学校体育和美育在整个教育乃至每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无论是深化体教融合,实施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完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体制机制和评议考核办法,还是广泛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都是面对新形势新目标新要求,着眼于现代化国家对人的素质的综合要求而推进的实践行动。
从问题入手,从薄弱环节切入,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体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下,各地认真落实开足开齐体育课要求,增强学生体质,磨炼学生意志。黑龙江、河北等地全面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四川成都扎实开展近视普查、试点示范、健康育人等近视防控“八大行动”。监测显示,全国青少年学生体质达标测试合格率连续5年增长,“小眼镜”“小胖墩”问题初步得到有效控制。
2019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劳动教育吹响了回归的号角。
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机制”。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再次强调“将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劳动教育方式转变的背后,是其内涵的时代转变:要培养劳动技能,更要树立劳动精神;要培养劳动者,更要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于是,当浙江台州椒江区的孩子们唱着《垦荒队员之歌》,体验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快乐;当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小学学生们全神贯注地制作建筑模型;当湖南民族职业学院附属小学的劳动厨艺课堂上飘香时,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便被注入了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基因与底色。
砥砺奋进教育新时代的实践路径
“6选3非常符合学生需求,每个人都可以选择真正感兴趣、有特长的科目。”上海新高考方案实施后的第一届考生乐意安说。
2017年6月,上海、浙江34万名高考生像乐意安一样,成了首批“吃螃蟹”的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从“选分”到“选人”,高考制度迎来40年来最大变革。
作为自恢复高考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2014年起分3批扎实推进的高考综合改革,无论是完善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大力推进高职分类招考,还是启动高校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其目标指向都十分清晰——突出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查要求,构建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
目前,高考改革各项任务稳步推进,进展顺利。辽宁加大高中选科评估与指导力度,新高考方案网络调查满意率达82%以上;贵州、海南等地健全“专业技能+文化素质”的职教高考制度;江苏推动中职学校学业水平与高职院校招生有效接轨。
从“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到“学什么、考什么”,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动的是对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正向引领。当新时代对教育提出了高质量的新要求,深入推进教育关键领域改革、为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条件,便尤为迫切。
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海南、辽宁六省市高中起始年级学生的课桌上,摆上了3科新教材:思想政治、语文、历史。
至此,耗时两年多完成的三科统编教材,正式实现了所有年级全覆盖。作为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建设什么样的教材体系,核心教材传授什么内容、倡导什么价值,体现着鲜明的国家意志。
于是,在深化教育教学和教材管理改革的进程中,一方面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进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另一方面,健全教材建设与管理机制,强化教材建设国家事权地位,基本实现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全覆盖,普通高中三科教材统编工作全部完成并在20个省市投入使用,98种马工程重点教材出版使用,推动教材建设真正成为“铸魂工程”。
当一项事业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时,它注定被赋予更多的使命与责任。回望过往,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一路走来的教育综合改革的征程,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之下,正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